距離倫敦奧運開幕僅剩下不到一個月,對運動品牌商家而言本應是好事,但對庫存之苦困擾下的本土體育品牌企業(yè)來說,2012年的日子似乎并不好過。為了消化庫存,廣州街頭不少運動品牌的新款夏裝直接就開始進行折扣優(yōu)惠!敖衲晔乔笊娑皇乔蟀l(fā)展的一年,形勢甚至比2008年還要艱難!币晃粡氖露嗄赀\動品牌的某品牌銷售總監(jiān)如是說。對商家而言無疑是“走得快好世界”,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是個購物的好時機。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認為,目前,運動品牌相互之間大打價格戰(zhàn),長期下來將直接損害品牌價值。中國的運動品牌也必將迎來一場新的洗牌。本文由羊城晚報記者張薇采寫,發(fā)表于該報2012年7月5日第B10版,原標題為:倫敦奧運還未開 運動品牌打折已成風。業(yè)界人士分析 庫存戰(zhàn)將白熱化。 現象:最新夏款上架就打折 記者在廣州上下九步行街內看到,200米的距離就有兩家“匹克”運動品牌店,而在其中一段馬路上更是集中了李寧、喬丹運動、匹克、361度等幾家僅一墻之隔的品牌專賣店。盡管不是周末,但是各家品牌店內均推出不少促銷活動,店門口顯眼位置擺的都是“低至3~8折”“買一送一”的打折信息,今年的新品都可以打七八折,而有些甚至設有專門的特賣場,去年的款式更是打2折出售。 除了舊款外,當季新品也有直接優(yōu)惠。在友誼商場了解到,一線品牌阿迪達斯、耐克的夏裝都有不同程度的優(yōu)惠,店內夏裝新品都有9折優(yōu)惠。耐克則全場大部分夏裝新貨都有八五折優(yōu)惠。 數字:瘋狂擴張后的頹勢 本土運動品牌企業(yè)在庫存方面的壓力究竟有多大?記者查看各上市企業(yè)3月公布的年報發(fā)現,雖然大多數運動品牌的銷售收入出現同步增長,但企業(yè)不得不面對銷售增長速度下滑、庫存大幅增加、資金周轉期拉長等嚴峻形勢。處于國內體育運動品牌龍頭地位的李寧,去年的業(yè)績甚至出現負增長。 特步的年報顯示,去年其總收入上升24%達55.40億元,但毛利率僅上升0.2個百分點。存貨余額從2010年末的4.626億元升至6.715億元(2011年中報的存貨余額為8.870億元),存貨周轉天數也從前一年的50天升至63天。 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拉動,2007年至2009年,國產體育品牌掀起了一股上市熱潮,并同時在實體領域大舉擴張,年新增門店數量一度達到2萬家。但隨后,瘋狂擴張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加盟門店數量過多不但拉長了企業(yè)的供應鏈,致使單店利潤下滑、庫存居高不下,還產生了一系列問題。 專家分析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 以李寧為例,原本的品牌形象主要適合于30歲以上的成熟消費群體,近幾年卻過度強調產品年輕化,致使原有的老顧客流失,新的消費者也沒有抓住。而這是國產運動品牌的通病。現在國產體育品牌產品外形和技術都十分相近,市場定位沒有分別,同質化競爭嚴重。 過去10年被譽為中國運動品牌的黃金十年。正因為在逐年業(yè)績增長中形成了慣性思維,運動用品商大都抱著“不怕賣不出,只怕沒貨賣”的思想。 目前,運動品牌相互之間大打價格戰(zhàn),也是很危險的。大部分庫存都將通過現有門店銷售,長期下來將直接損害品牌價值。上市的企業(yè)都自身難保,至于那些還沒上市的企業(yè)就更是耗不下去的,中國的運動品牌也必將迎來一場新的洗牌。 面對這樣的行業(yè)整合,國產運動品牌必須放慢腳步,制訂適合自己的品牌策略,避免陷入內部競爭的同時,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調整增長方式,由“銷量帶動收入”變?yōu)椤皟r格帶動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