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
享
務
|
真正的時尚不是打扮,而是一種有情調的生活。在與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可以說已經(jīng)將這種理念深入到企業(yè),公司,品牌的各個角落。日本的雜貨鋪,里面販賣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日本的「雜貨(ZAKKA)文化」,從誕生便帶著一種“體己”的溫度。在日本大型的Shaopping Mall 里,一間Zakka風格的日式雜貨店就仿佛是“楚河漢界”的存在,門外你是社會名利場的角斗士,但踏入門里,你只是單純享受生活的普通人。 雖然雜貨店的門口沒有東野圭吾筆下可以穿梭時空為你答疑解惑的牛奶箱,但來這里的人都深切的知道,在這里,買到是物品,而買回的是生活。 有著“肌膚之親”的家居用品、釋放“口腹之欲”的廚房用具、舒緩靈魂壓力的衛(wèi)浴香薰,滿足田園夢想的園藝工具……私人時光在雜貨店里濃縮,解決人們日常所需的同時,“have a better life”是雜貨店向人們傳授的隱性真諦。 這里容的下你對生活的任何構思與夢想,生活的細節(jié)因設計的美感得以升化, 人們不再將注意力鎖定商品的價格,因為價格是物值得標尺,而提升生活品質后的滿足感才是他們的無價所得。 雜貨文化讓吃慣了“快餐文化”的現(xiàn)代人,變得對物品戀舊,對生活懷舊,而有格調的雜貨店則讓人們與美好的生活更好的相遇。 歷久彌新的雜貨店 1999年,久負盛名的生活家小林和人于東京創(chuàng)立了Roundabout,距今已近20個年頭。 對于初識Roundabout的人來說,Roundabout就像是武俠小說里的隱士,位于一幢有著50年歷史的老房子的二層,街頭招牌平凡到讓人忽視,但就在這看似其貌不揚的“顏值”下卻隱藏著生活“美”的智慧。 素簡且泛舊的裝修格調,讓你初一進店就仿佛踏入了歲月的老照片,連投射進來的陽光似乎都是米色的。店內看似隨意卻井然有序的擺放著來自日本各地以及從海外淘回的日常用具和服飾配飾,每一樣都是在店主嚴苛的“經(jīng)年美”的標準下,被精挑細選而出。 在創(chuàng)始人小林和人看來,只有“經(jīng)得起長時間的使用,并一直都會喜歡,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也會享受其中”的物品,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好物”。 Title過多的雜貨店 店名 TONERICO 是北歐神話中象征生命之源的神樹,支配著世界的命運與秩序。之所以說它titile太多,是因為它不僅是一間雜貨店,同時也是一處博物館,一間咖啡廳,而來到這里的你,即是讀者,也是淘客,更是怡然自得的閑人。 繳納過1000日元的入館費之后,你便可以盡情的享用店家提供的美味茶點,翻閱舊書或買下一件自己心儀的古董,具有年代感的vintage文具和生活小物總在還未碰觸前就勾起你的回憶,紀念品店里的原創(chuàng)商品讓你的文藝情懷得到充分的滿足,在這個時間和新奇作伴的地方,你就像個貪玩的孩子一樣不舍離去。 教你學會珍惜的雜貨店 面對在跳蚤市場淘來的寶物,你是否也好奇過它的過往,曾經(jīng)的使用痕跡是否也讓你好奇它的前任主人?如果你有,不妨來Pass the Baton轉轉。 Pass the Baton,譯為接力棒。作為全新概念的二手雜貨店,在這里,你能通讀每一件賣品的過往。 每一件商品的標簽上都寫著原來主人的名字、當初購買它的原因以及如何使用它,相比于冰冷的商品,它們更像是被送養(yǎng)的寵物,捧在手心時似乎還能感受到上一任主人的愛意,這也讓成為繼任主人的人倍感珍惜。 藏在日本的北歐時光 在日本提起北歐風格的家具,首先想到的便是ACTUS.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ACUTS便開始在日本進口和出售以北歐為中心的各種家具。而作為show room的新宿店,玄關的大門就好似韓劇里鬼怪大叔的門一樣,帶你瞬間穿梭時空來到北歐。 在ACTUS,無論是來自世界各地以及日本本土的生活雜貨,還是時尚感性的服飾,亦或是華貴高檔的歐式家具,一切應有盡有。除了精美的北歐風商品,無數(shù)個閃光的生活創(chuàng)意也一定會讓你對這里刮目相看,感嘆設計師的匠心獨運。 走過許多路,看過許多不一樣的店鋪。兜兜轉轉還是不得不折服于日本的雜貨店文化。這里售賣的除了商品,更是讓人幸福的生活方式! |
|
原標題:在這里,買到是商品,買回的是生活.... / 編輯:麗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