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貨全新蛻變 做國內最具創(chuàng)新和服務精神的百貨
時間:2010-08-04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作者:吳婕秋
本網訊 (第一商業(yè)網記者 吳婕秋8月4日廣州報道)當舊“中華百貨”已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由中華廣場兩大業(yè)主之一廣州新星實業(yè)公司全力打造的新“中華百貨”正進入緊鑼密鼓的裝修倒計時階段。中華百貨總經理竇懷山今天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已變身為國字號的中華百貨將啟用“心生活,新中華”的全新口號,轉型為正價精品百貨,預計今年國慶前與廣州市民見面。 中華百貨的前世 記者了解到,廣州新星實業(yè)公司前身為3518工廠,上個世紀作為軍隊保障性企業(yè)先后隸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生產管理部、中國新興(集團)公司等上級機關。2000年,該工廠隨原總后56家軍需企業(yè)劃歸新興鑄管集團有限公司管理,并以第二名稱“廣州新星實業(yè)公司”作為移交后的正式企業(yè)名稱。 2000年廣州新星實業(yè)公司與昌盛集團合作開發(fā)中華廣場,它包括一個樓高10層的購物商場及4層車庫、兩棟寫字樓。截至目前,除部分商場產權分散出售給小業(yè)主外,昌盛中國地產和廣州新星實業(yè)共同持有的中華廣場物業(yè)超過90%。其中,新星實業(yè)持有商場35%物業(yè),分別是負一層的富一城、五樓的中華現代家居及中華壁柜園、七樓的中華美食城,同時還擁有中華國際寫字樓38%物業(yè),合計約9萬平方米。 2001年,由于物業(yè)缺陷導致招租難,昌盛集團董事局主席鄒錫昌帶頭組建了中華百貨。2006年初,1-4樓部分小業(yè)主收回經營權后,中華百貨經營面積開始由1萬平米縮小至最少的6000平米。直到2009年8月,中華廣場部分物業(yè)轉租給海印股份,至此運營8年的中華百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2009年年底,廣州新星實業(yè)公司突然出手,全資收購昌盛集團屬下中華百貨100%股份,著手打造面積達1.5萬平方米的中檔百貨,從而彌補中華廣場商圈目前缺乏大型主力店支撐的功能缺失。 引進180個品牌 竇懷山坦言,新“中華百貨”要實現華麗轉身的困難不容忽視。 他表示,中華廣場作為廣州舊城區(qū)目前最大的購物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曾創(chuàng)下多個業(yè)界第一,但一直予人商業(yè)定位模糊、業(yè)態(tài)布局混亂、品牌結構散雜的印象。其次,中華百貨位于廣場5樓,樓層過高,商場單層面積過大,顧客未必能接受。 為此,商場專門聘請了曾服務過臺北101觀景臺、遠東百貨的臺灣設計師從LOGO、設計、定位、通道等方面重新包裝,投資費用已超過2000萬。 與一般百貨公司不同,新“中華百貨”免收供應商的進場費和管理費,只采用扣點制,平均扣點為20-27%。此外,供應商只需每年向商場交納2000元店慶費。 目前,已確定簽約進駐的品牌達180個,包括日本女裝品牌伊都錦、G2000、NIKE、玉蘭油、華歌爾、周大福等備受廣州消費者喜愛的男女服裝、化妝品、內衣、珠寶、女鞋、童裝品牌,而床上用品則暫不考慮引進。 下一步,位于廣場負一層的富一城將陸續(xù)引進一線、二線國際品牌,走精品化路線,與五樓的中華百貨進行聯動,力爭從店鋪形象、經營內容和品牌組合比原來都有明顯的檔次提升。 竇懷山透露,目前位于廣場6樓的3000多平方米物業(yè)將來也可能作為百貨用途。 做國內最具創(chuàng)新和服務精神的百貨 竇懷山向記者介紹,新“中華百貨”希望做成國內最具創(chuàng)新和服務精神的百貨,因此為了帶給顧客更多的新鮮感,他們可謂費盡心思。 以VIP卡積分為例,當VIP卡達到指定積分,顧客可兌換一定數額的現金,或用積分購買中華廣場指定商戶的產品,并且積分永久有效。 此外,供應商將每月提供3—5款價格相對低廉的產品給商場做促銷。由商場在VIP顧客里挑選產品代言人,提供化妝、攝影服務,并制作成宣傳單張派發(fā),讓顧客一嘗做明星的新鮮體驗。 還有在商場內設置可自動感應顧客心情的LED屏幕,六星級VIP服務區(qū)、獨具匠心的女性服務專區(qū)、收銀臺的雙屏設計讓顧客在等待時不再無聊,處處可見新中華百貨人盡心盡力為顧客服務的巧思。 竇懷山表示,新“中華百貨”作為新星重點打造的項目和新的戰(zhàn)略發(fā)展品牌,加上自有物業(yè)的優(yōu)勢,預計開業(yè)第二年即可收回投資成本。除中華廣場外,集團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武漢等大城市的黃金地段均持有物業(yè),不排除復制新中華百貨的成功模式到集團旗下各商業(yè)物業(yè)的可能性。
|